你在这里

田纳西大学孔子学院系列讲座之中西音乐会

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育的学习者,真正地从事了这个职业后才知道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虽然我到任不到三个月,但是在孔子学院的这三个月是我专业上和实践方面突飞猛进的三个月。我被这边很多学习汉语的当地人所感动,也为我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而骄傲。” ——汉语教师志愿者刘婷 2017年10月10日晚六点,由田纳西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题为“The Synerg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Musical traditions(东西方音乐传统的协奏和鸣)的音乐会在田纳西大学音乐学院隆重举行。这次音乐会是继孔子学院举办系列文化讲座后的第三场讲座。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田纳西大学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Mrioslav Hristov和钢琴教授Chih-Long Hu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中西艺术对比之旅。两位教授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为中美观众们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观众们等待演出开始 两位嘉宾作自我介绍 身着传统中式唐装的木瑞尔斯拉夫(Mrioslav)教授,一段标准的中文问候和致谢,立刻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本次另一位表演嘉宾胡教授同时担任了音乐会的主持工作。他幽默的主持风格,与台下观众的睿智的互动, 让现场的气氛轻松愉悦,掌声不断。 探讨中西艺术的表现 两位教授合作演奏了中国经典曲目《梁祝》和《茉莉花》片段,旋律优美,美轮美奂。接下来,两位嘉宾对比了中西音乐的七音和五音的差别。西方的七音即是“多若米发扫拉西”,而中国的五音即是“宫商角徵羽”。两位嘉宾分别予以示范。通过大师们的讲解得知并不是所有的中国音乐都是五音,西方音乐中也有由五音作曲而成的。可见中西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让我们看见了不同,也体会到相通。同时嘉宾们通过绘画艺术的不同,来展现中西方艺术手法和表达意境的不同。中国的水墨画,注重留白,给人以想象,人物刻画细腻有神韵。西方的油画重在表现光线的层次感和人物的心理层面。不同领域的中西方艺术体现了中西方的不同思想和精神世界。 合奏《梁祝》 最后,演出在一首凄美动听的经典曲目《梁祝》中走向尾声。悠扬的小提琴配上郎朗的钢琴声,抑扬顿挫,美不胜收。会后,两位教授就中西方音乐在表达意境和情感方面与观众进行热烈探讨。 致谢观众 两位教授高超的演奏和专业的讲解赢得了观众的交口称赞。这次音乐演奏讲座使艺术家与观众心灵得以交流,产生共鸣,也让音乐跨越国界架起中美民心相通的桥梁,给观众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嘉宾与观众们进行探讨交流 作者简介 刘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田纳西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