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egi.my 发布
莱顿大学孔子学院所在的新办公楼P.J.VETH于2017年10月12日正式剪彩并投入使用。在办公楼剪彩日,孔院举行了“开放周”活动,将办公场所向公众开放,吸引了大量来自荷兰各地对汉语及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和市民前来参观。
P.J.VETH大楼位于风景宜人的莱顿植物园内,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标性建筑。它以已故人类学教授彼得约翰·内斯·维斯(Pieter Johannes Veth)的名字命名,由荷兰建筑师雅各布·范·洛克斯特(Jacob van Lokhorst)设计而成。不过随着岁月侵蚀,原有的建筑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历史的积淀使当地人对这座建筑充满一种惋惜的热爱,人们称它为“荒废的珍珠”。从2011年起,莱顿大学提出打造“人文校园”的概念,希望把校园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而P.J.VETH大楼的修复就是莱顿大学提出“人文校园”概念后,第一座被正式着手修复的历史建筑。莱顿大学聘请著名建筑师迪德瑞克·德·荣(Diederik de Jonge)和恩斯特·霍克(Ernst Hoek)为大楼量身定做了修复方案,经过设计师的妙手翻新,不仅保留了原有宏伟的哥特式教堂风格,更融入了现代环保、简约、实用的建筑理念。
目前,P.J.VETH大楼还是“非西方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来自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人在这座大楼里互相交流,相互沟通与融合,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联合国”。P.J.VETH的教室内张贴着中英双语的《论语》《老子》《庄子》等名篇名句,彰显了莱顿大学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活动当天,莱顿大学副校长马蒂恩·里德博斯(Martijn Ridderbos )前来为大楼剪彩,莱顿大学孔子学院随即在现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莱顿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在今年8月入驻新址,经整修布置,现已正式使用。为了向莱顿大学及荷兰市民更好地展示孔子学院新风貌,莱顿大学孔子学院以新大楼剪彩日为起始日,举办了“孔院开放周”活动。在开放周内,公众均可到孔子学院办公室进行参观。孔院还为参观者们准备了休息体验室,提供免费的茶点使参观者们能很好地相互交流学习情况,结识新朋友,同时为汉学爱好者提供了免费的教学教辅材料。活动吸引了大量参观者,不少民众从外地专程赶来。孔院工作人员还向参观者们详细介绍了孔院的运营状况、开设课程情况、汉语水平考试的时间及报名方法,并让专门教师为学生解答了汉语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对于学员们现场比较关心的汉语水平考试级别选择、应试技巧与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孔院工作人员们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向前来参观的民众分发了孔院宣传材料。
“开放周“期间,莱顿大学孔子学院外方副院长章因之接受了校内媒体的专访。她对记者详细介绍了孔子学院这次新办公室的选址初衷、办公环境的变化和入驻后的办公体验,认为这次办公场所的迁移是经与学校充分沟通和慎重论证的结果。新办公场所具有开放性的特色,非常契合孔子学院在当地从事文化交流活动的开放姿态。办公环境跟原来的办公场所相比有极大提升,充分代表了孔子学院现阶段在学校的发展地位和形象,也希望校方今后能继续改善孔子学院的办公条件,支持和推动孔院工作的发展。
莱顿大学孔子学院一直以传播汉语与中国文化为重要工作内容,并努力打造一个亲善多元的文化交融平台,致力于更好地为荷兰民众的汉语学习与中荷文化交流提供服务。今后莱顿大学孔子学院将继续举办贴近民众、服务民众的系列活动,为更多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一个便捷而专业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