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egi.my 发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想通。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从语言教学入手,用文化交融,搭建了中坦人民心灵相通的桥梁,成为深化中坦友谊的窗口,促进了中非文明的交流。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中方合作院校是浙江师范大学。目前有6个HSK考点,22个教学点,其中包括大学12所、中学9所及小学1所;汉语老师50名,全年注册学员近10000人次,各类文化活动77场受众人数近40000人。
同时,为了传播中华文化,孔子学院与坦桑尼亚报业集团合作出版教育周刊,每周有一整版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出版集团和坦桑尼亚矛星出版社合作成立海外编辑室,联合翻译出版中国著作,目前已经签署了10本书的版权输出合同;与坦桑尼亚教育部合作开发中学汉语教材;与坦桑尼亚中华总商会合作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中坦友谊招聘会,中坦友谊足球赛,庆新春晚会等。
如何打通坦桑尼亚学子的汉语学习之路?避免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仍以体验汉语为主的窘境,5位院长,精诚合作,历时3年,终于为坦桑尼亚学子铺平了汉语学习的通道。谨以此文献给为此奋斗的各位孔院院长、教师与志愿者们!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0日,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达大孔院)收到了坦桑尼亚教育部大学司(Tanzania Commission for Universities,简称“TCU”)的公函,“汉-英”教育本科专业已经得到坦教育部的正式批准。从2018年开始,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就可以开始招收“汉-英”教育专业本科生啦!
坦桑尼亚大学司
开设汉语教育本科专业,是达大孔院一直努力的目标。从2015年3月开始,达大孔院首任中方院长张笑贞和第二任外方院长穆扎里组织中外专家为汉语教育本科专业制定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进行讨论并认证。大学里开设新专业申请流程繁琐,在国外大学开设汉语专业更不容易。达大开设汉语本科专业要经过很多关:首先要过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人文学院下属的外语系委员会评审这一关;第二关是要得到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人文学院院务委员会同意;第三关是得到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本科教学部委员会同意;第四关就要通过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校务委员会同意,最后再提请坦桑尼亚教育部大学司批准。
第一任外方院长玛特·库鲁(左二)
前任中方院长张笑贞(右二)
第二任外方院长穆扎里
2016年6月,课程大纲提交给坦桑尼亚大学司(TCU)后,由于坦教育部大学司改组,课程大纲的认证一拖再拖,2017年3月初才收到反馈,相关专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重新提交。
所有人都以为2017年就能招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希望慢慢地破灭了。在坦桑尼亚办事漫长的等待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现任中方院长刘岩经过多番奔走询问,了解了申请批复课程材料的流程以后,得知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一层一层传达环节。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刘岩院长主动联系坦教育部大学司学位审批部门的领导和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本科教学部主任,跟他们解释汉语专业设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希望他们能及时告知课程审批的进程,并且表达了愿意亲自来取送相关的文件通知的想法。如此以来,原本两三个月才能走完的程序,一个星期就完成了。经过反复奔走,终于等到了好消息!虽然错过了2017年的招生季,有些遗憾,但是不管怎样,达大孔院终于有汉语本科专业了!
现任中方院长刘岩和功夫俱乐部学生
更令人动容的是,当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达大孔院前任院长张笑贞老师的时候,在电话的另一端,从她哽咽的声音中我们能感受到她激动的心情。是啊,从2015年开始,历时近三年,经过三任外方院长、两任中方院长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此刻这个“久违”的果实终于成熟了!
现任外方院长姆坦贝
从汉语学分课到开设“汉-英”教育本科专业达大孔院步入“二次创业”的新阶段,对本土汉语师资培养,选拔高水平汉语人才和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以汉语本科专业的设立为崭新的起点,达大孔院会继续努力为坦桑尼亚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汉语人才,为中坦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多突出贡献。
作者简介
刘岩,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汉推工作十余载,曾赴泰国、喀麦隆、尼泊尔、毛里求斯、赞比亚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学、教材编写、大纲制定、教师培训等工作。
浙师大孔院长系列之四
关于“汉语桥”海外预选赛名称的调查与建议
浙师大孔院长系列之三
永康人在坦桑:中外合作案例
浙师大孔院长系列之二
渭南人在喀麦隆
浙师大孔院长系列之一
案例:孔子学院与当地学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