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egi.my 发布
在孔院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最大的惊喜就是与“老院长”的重逢,称他为老院长,可不是因为他白发须须,驼背佝偻,而是今年是他相隔两年后的第3个中方院长任期了。在经历了4年的异国异乡生活后,在享受了2年的国内天伦之乐后,为了孔子学院的发展,为了钟爱的文化传播事业,他再一次选择离开故国故土亲人,独自一人再一次回到了我们的孔院家庭。他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黄平安院长。
黄平安,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曾任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孔子学院第二任中方院长;在完成4年2个任期回国2年后,于今年3月,再次返回孔院担任该职。在任期间,林肯大学孔子学院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获得了“先进孔子学院”和“全球示范孔子学院”的荣誉称号。内布拉斯加州政府还将2015年2月2日命名为该州的“黄平安日”,来表彰黄平安院长为中美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曾在当时受到了国家汉办的高度赞扬。
内布拉斯加州务卿举行仪式
为黄院长颁发“黄平安日”证书
初见黄院长是在2013年7月,当时我们一行五位老师刚出林肯机场,便见到了前来迎接我们的外方院长和黄院长,乍一看时,黄院长一米七五的个子,咋一看有些严肃,这自然让我对那位身为女性、又各种寒暄客气的外方副院长感觉更为亲切。但到后来这位看似严肃的院长载着我们满城奔走办理手续、买办生活用品、购置车辆、讲解工作生活注意事项,这才发现了他的细致和柔情,对我们孔院“大家”的细致和柔情。黄院长就像是凝合剂一样,将来自中国各地的孔院志愿者和老师们组建成了一个团结一致、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他来美国之前也曾在英国和新西兰长期学习生活过,有着丰富的赴外工作经验,也对异国工作的孤寂与不易有着深刻感悟,因而他总是身体力行地帮我们解决最紧要的困难,也激发着我们的互助之心。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买车和开车是工作和生活最为紧迫的事情,无车真是寸步难行。孔院几乎都是娘子军,在国内鲜少开车,对买车就更一窍不通了。黄院长这位汉子自然就成了我们的救命稻草,我们全院尤其是本部历年10位教师的交通问题都多亏有他。想想当年黄院长冒“生命危险”教我这个小白开车的经历,我自己都不忍回顾。等到教师们生活逐渐步入正轨,黄院长又开始担心老师们的业余生活了,经常邀请全体老师到他那里聚餐,有节庆,中秋节、春节、元宵节什么的自是不必说,平常周末也是大大小小聚会不断,老师们聚在一起吃着佳肴天南海北地聊天,自然也就减轻了身在异域的不适。东道主的凉拌菜和烤鸡腿那都是每次大受好评的热门菜。
黄院长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忧亲密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能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事业中,而他自己也为我们树立了坚实的工作榜样。
黄院长与孔院教师合影
他严抓我们的教学质量,组织新老师试讲,撰写听课记录,组织教学研讨会。记得当时我接手一门中国文化的讲座课,对非英语专业出身的我简直事要命了,每次上课前一周就要先给黄院长试讲一遍,他总是一丝不苟的从内容的取舍、英语的语法到表达力上给我很多的建议,让我上课的信心倍增。他本身是外语出身,又在英国和新西兰留过学,当真是倾囊相授。到后面没有给他试讲过的课,我上台都会心里打鼓。
黄院长为所在大学学业顾问
做有关中国大学教育的讲座
他本身也应邀为当地各单位做了很多讲座,内容包容万象,有关于中国家庭婚姻的、中国幼儿园教育的、中国人姓名文化的、中国历史、中美关系等等。我们是内布拉斯加州唯一一所孔子学院,孔院是当地唯一的真实中国的来源。黄院长为了这些并不是自己专长的文化讲座,遍寻资料,认真备课,为启蒙当地人对中国的认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每次他做讲座,只要有可能,我都跑去旁听。从他那里,我可真是学到了不少。
黄院长为所在大学校医院的心理咨询师们
做中国人性格特点和传统价值观的报告
黄院长为了孔院各类项目的良性发展,每年都会去各教学点走访,听课评课,慰问教师,与当地学校领导会面,现场解决老师们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们的教学点遍布州内5个城市,最远的城市离本部需要开车7个小时,而且冬天多暴风雪。记得有一年因暴风雪临时停课,黄院长在宾馆里困了3天,回来一直感叹在那边的教学的老师工作环境太恶劣了。
黄院长带领孔院教师到当地小学
为全体师生举办中国文化表演
作为中方院长,他是孔院与总部的交流枢纽。目前我院每年都有十几名教师,教学点覆盖了内布拉斯加州的5个城市中的4所大学、12所中学以及1所老年大学和1所幼儿园,孔院每年都要举办数十场文化活动,这中间需要签字的表格、收发的邮件、提交的项目申请、撰写的预算决算报告等等,真是不计其数。
2015年3月与黄院长告别的聚餐还是在他家,情景历历在目,我们全体教师和志愿者杯酒躬筹,对黄院长感谢的话语不知从何说起,泪光闪影,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与他共事只有2年,可对他这是一次4年后的离别,他感概为我们教师做得还不够多,他惋惜孔院还有很多项目没有开展。我想正是这样的赤子想法,让他在两年后选择回来,完成他念念不忘未竟的事业。当黄院长将微信名从“异乡人”改为“归乡人”时,我深刻感受到他阔别多年归国的心酸,情切和激动。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如果不是有着对文化传播事业的那份决心和热爱,如何能在两年之乐后依旧坚持初心,再一次变成了“异乡人”。
能在我任期的最后一年多还能与黄院长共事,当真是幸运,楷模的力量指导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我衷心祝愿他前行坦途,金石为开!
作者简介
郭丽青(右一),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3-2016年担任林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现为该院公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