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我心目中的莫桑比克之蒙德拉内大学篇

时间是最好的东西,它能使人沉淀出许多美好。文化的交际和传播也是需要时间的,通过时间的发酵,会慢慢的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思想,从而才能找出具体的办法进行跨文化的交际和文化传播。虽身在蒙德拉内大学的校园中,第一年其实对其印象是朦胧的,更不要说了如指掌了,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但是到了第三个学期,突然发现整个校园在脑海里开始清晰了起来,对校园文化也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了解。

去年初到蒙德拉内大学,看到的是破旧的大门,我说的这个大门位于法国路上,不是正大门。正大门在中国的大使馆边上的那条大道旁,离使馆200米光景,正大门很小,不像中国高校的大门都是气势恢宏的,但是这个大门虽小但是蛮别致的。

蒙德拉内大学校门

其实,最初走进校园里,记忆最深刻的是孔子学院的标牌,一路走进去,破破败败,不像校园,像是乡村小路旁的空地。但行进中突然看到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的标牌,亲切感油然而生,标牌处也可以说是真正进入了学校的教学区的标志点,再向前走就能看到一片教学区,绿化优美,像园林一样,和中国的高校没什么两样,亦或可以说比中国高校的绿化更有特色,鲜花绿树充满四季。

在教学区,大片的教学楼中,有一座非常显眼的橘黄色的教学楼,孔子学院的办公室就坐落在其三楼,大红灯笼是最明显的标志。另外在众多的教学楼中间有一座很有特色的绿色的教学楼,是农学院的教学楼,之所以对这座楼有感觉,不单单是因为它的特色鲜明,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中一位研究草的教授是我的学生,我儿子都能喊上他的名字Santos,这个学生非常喜爱中国的武术。

孔子学院的标志牌

孔子学院的办公室

农学院的办公楼

当随行的张爽老师带着我走进孔子学院的办公室时,在蒙德拉内大学的工作生活就算是进入了正轨。在办公室里,有位本土的中年男人,名叫Salamao,我们的办公室主任,人很随和、热情,见了中国的老师们总是带着微笑,英语、葡语随意切换,偶尔也说一句汉语,教学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让他帮忙。

Salamao近照

在孔子学院,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武术课的教学,武术课教学和语言课教学不同,场地需要面积较大,所以就要联系场馆,势必蒙大的教学场馆我最先了解的就应该是体育馆和体育场。作为一个体育人,也下意识的会去多了解一些体育场馆和体育的教学。一年多来,上武术课所使用过的地方有,馆内、馆外、草地上、草棚下、学生食堂外,只要愿意去找场地,总是有场地可用的。另外体育场馆也是我经常用来健身和休闲的好去处。

多功能体育馆

园林掩映下的标准体育场

独具非洲特色的大草棚

工作和生活进入了常规之后,其实生活中还是时常充满焦虑,毕竟非洲处于疟疾多发区域,这时就想到了国内各个高校都有校医院,在校园里咨询学生校医院的位置,然后去体验了一把,挂号250MT,建立了健康档案,然后去看医生,是一白人医生,问我“什么病?”,我本不是去看病的,仅仅是为了体验一下在校医院看病的程序,我就说“验MALARI”,第一次检测疟疾,阴性。然后医生又问“还需要看其他病吗?”,我说“牙疼”,医生看了一下说“我们没牙科,但我可以给你开证明转到中心医院。”。随后医生给我开了15 MT的止疼药。其实这次体验的过程就是想就近利用学院资源和了解海外就医的过程,校医院非常干净,科室设置的能够满足普通疾病的治疗,收费也合理,所以探索之后在非生活中又多出了一道保障。

校医院大门

一尘不染的诊疗室

当我们走进新的国度,语言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虽然孔子学院的教学媒介语是英语,但是身在葡语国家,学院还是组织了大家学习了葡语基础课,所以对蒙德拉内大学又一个部门逐渐熟悉起来。

语言中心对我而言是葡语学习的启蒙地,英语学习的加油站。语言中心相对于国内而言就是大学外语教学部,但主要教学是英语、葡语和阿拉伯语。这里的语言中心不像国内的大学教学部仅针对大学在校生,而是一个校内校外只要愿意学习语言谁都可以报名参加的部门,因为就在校园内,想学习语言确实很方便,但遗憾的是这里的教师上课和不上课任由其随意切换,90小时的葡语课我们仅学了两课书,可能也是莫桑比克国家教学的一种独有现象吧。

绿树掩映下的语言中心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每个高校的藏书多少和藏书质量也能反映一个高校的办学水平。

在中国,图书馆也是教师和学生常常出入的地方,所以来到蒙德拉内大学不久就开始去尝试了解该校的图书馆,针对孔院教师的我们,只能看和复印不能借,图书馆藏书不多,主要是葡语版和英文版,有一次突然看到了一本中国的小册子《茶馆》,蛮是兴奋,但当地学生有几人去读就不甚了解了,但我想随着孔子学院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一天图书馆不但会多出很多汉语书,还会看到有人在读汉语书。

因为图书馆的书我们不能借,只能复印,所以复印店也必须先了解一下,图书馆内和图书馆外一路之隔的地方是同一家的复印店。价格不算高,但比起国内高出了好多,但是复印材料和书籍的学生还是蛮多,莫桑比克的书像欧美国家一样价格高昂,买不起新书,所以只能复印。

漂亮的图书馆

Xerox复印店

生活是需要慢慢体悟的,了解学校也一样。国内暑假期间,家属来莫桑比克探亲,签证只有一个月,为了能多待些时日,必须续签,到孔院办公室开证明,办公室告知要到学校人事处统一办,还需交上20MT买一张统一格式的表格,这时就要先找到人事处的办公地点,其地点在学校行政大楼,建筑设计的蛮别致,一楼大厅兼为艺术长廊,虽然陈列的东西不多,但是文化特色鲜明,感觉蛮好,像是更注重文化而不是更注重行政;人事处也在一楼,偌大个大厅,管理着整个学校的一切人事,我们孔子学院的中方教师也在其列,所以这两年我也当了一次莫桑比克人,也做了一次蒙德拉内大学的教师,感觉蛮好,下次在校园里再碰到警察搜身时我就正告他,我是蒙德拉内大学的教师。

学校行政楼一角

在蒙德拉内大学其实生活工作休闲也是很方便的。

学生食堂(35MT一份相当于国内的盖浇饭,只限学生吃,有幸陪着儿子吃了一次,虽然不好吃,但是体验了一下吃食堂的感觉。另外这里的食堂还兼运动场馆以弥补运动场馆的不足。);各个教学楼里的小吃店(价格不高,谁都可以进去吃,种类也不少,很适合由于上课来不及在家里烧饭的教师享用);银行(和国内一样,不同的银行也都来占领高校这块领地,主要是BCI和BIM两家银行,之所以要介绍银行,是因为我们在莫桑比克没有收入办理银行卡很不方便,需要各种证明,但是我通过向BCI银行申请,不需要任何证明就给办理了银行卡,我强调的条件是UEM教师,在UEM没有任何收入);网络中心,手机卡办理点(也许每个出来咋到者都会很快地光顾它,它的位置就在上图复印店边上);植物园(散步休闲的地方,偶尔还能看到猴子出没,我也仅看到一次,有模模糊糊的照片,儿子看了后一连去了三次找猴子未果,又一次过去植物园散步时儿子说“爸爸,别去看猴子啦,还是到教学楼那看变色龙吧”,可见儿子是失望了。)等等地方都能满足生活在大学里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学校食堂

教学楼下的小吃店

BIM银行

网络中心

校园里漂亮的植物园

最后再介绍一个偶遇的地方,莫桑比克国家档案馆,就坐落在蒙德拉内的大学校园内。

因为我爱人是在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工作,想了解一下莫桑比克或者马普托市的档案馆,然后就到办公室Salamao处咨询,告知学校有一档案馆,他也不甚了解,我就和爱人一同走了进去,管理员主动和我打招呼,说经常看到我在对面的场馆里教武术,所以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当我爱人问及该馆是什么名称时,听到回答是国家档案馆,虽然破旧,但是档次蛮高。在中国的话不可能把一个国家档案馆沉积在一个高校里,但慢慢思考,发现如果国家档案馆放在高校里的话兴许利用率会更高。

国家档案馆小小的门脸

档案馆的内部陈列状况

本文转载于“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是最好的东西,它能使人沉淀出许多美好。文化的交际和传播也是需要时间的,通过时间的发酵,会慢慢的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思想,从而才能找出具体的办法进行跨文化的交际和文化传播。虽身在蒙德拉内大学的校园中,第一年其实对其印象是朦胧的,更不要说了如指掌了,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但是到了第三个学期,突然发现整个校园在脑海里开始清晰了起来,对校园文化也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了解。

去年初到蒙德拉内大学,看到的是破旧的大门,我说的这个大门位于法国路上,不是正大门。正大门在中国的大使馆边上的那条大道旁,离使馆200米光景,正大门很小,不像中国高校的大门都是气势恢宏的,但是这个大门虽小但是蛮别致的。

蒙德拉内大学校门

其实,最初走进校园里,记忆最深刻的是孔子学院的标牌,一路走进去,破破败败,不像校园,像是乡村小路旁的空地。但行进中突然看到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的标牌,亲切感油然而生,标牌处也可以说是真正进入了学校的教学区的标志点,再向前走就能看到一片教学区,绿化优美,像园林一样,和中国的高校没什么两样,亦或可以说比中国高校的绿化更有特色,鲜花绿树充满四季。

在教学区,大片的教学楼中,有一座非常显眼的橘黄色的教学楼,孔子学院的办公室就坐落在其三楼,大红灯笼是最明显的标志。另外在众多的教学楼中间有一座很有特色的绿色的教学楼,是农学院的教学楼,之所以对这座楼有感觉,不单单是因为它的特色鲜明,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中一位研究草的教授是我的学生,我儿子都能喊上他的名字Santos,这个学生非常喜爱中国的武术。

孔子学院的标志牌

孔子学院的办公室

农学院的办公楼

当随行的张爽老师带着我走进孔子学院的办公室时,在蒙德拉内大学的工作生活就算是进入了正轨。在办公室里,有位本土的中年男人,名叫Salamao,我们的办公室主任,人很随和、热情,见了中国的老师们总是带着微笑,英语、葡语随意切换,偶尔也说一句汉语,教学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让他帮忙。

Salamao近照

在孔子学院,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武术课的教学,武术课教学和语言课教学不同,场地需要面积较大,所以就要联系场馆,势必蒙大的教学场馆我最先了解的就应该是体育馆和体育场。作为一个体育人,也下意识的会去多了解一些体育场馆和体育的教学。一年多来,上武术课所使用过的地方有,馆内、馆外、草地上、草棚下、学生食堂外,只要愿意去找场地,总是有场地可用的。另外体育场馆也是我经常用来健身和休闲的好去处。

多功能体育馆

园林掩映下的标准体育场

独具非洲特色的大草棚

工作和生活进入了常规之后,其实生活中还是时常充满焦虑,毕竟非洲处于疟疾多发区域,这时就想到了国内各个高校都有校医院,在校园里咨询学生校医院的位置,然后去体验了一把,挂号250MT,建立了健康档案,然后去看医生,是一白人医生,问我“什么病?”,我本不是去看病的,仅仅是为了体验一下在校医院看病的程序,我就说“验MALARI”,第一次检测疟疾,阴性。然后医生又问“还需要看其他病吗?”,我说“牙疼”,医生看了一下说“我们没牙科,但我可以给你开证明转到中心医院。”。随后医生给我开了15 MT的止疼药。其实这次体验的过程就是想就近利用学院资源和了解海外就医的过程,校医院非常干净,科室设置的能够满足普通疾病的治疗,收费也合理,所以探索之后在非生活中又多出了一道保障。

校医院大门

一尘不染的诊疗室

当我们走进新的国度,语言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虽然孔子学院的教学媒介语是英语,但是身在葡语国家,学院还是组织了大家学习了葡语基础课,所以对蒙德拉内大学又一个部门逐渐熟悉起来。

语言中心对我而言是葡语学习的启蒙地,英语学习的加油站。语言中心相对于国内而言就是大学外语教学部,但主要教学是英语、葡语和阿拉伯语。这里的语言中心不像国内的大学教学部仅针对大学在校生,而是一个校内校外只要愿意学习语言谁都可以报名参加的部门,因为就在校园内,想学习语言确实很方便,但遗憾的是这里的教师上课和不上课任由其随意切换,90小时的葡语课我们仅学了两课书,可能也是莫桑比克国家教学的一种独有现象吧。

绿树掩映下的语言中心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每个高校的藏书多少和藏书质量也能反映一个高校的办学水平。

在中国,图书馆也是教师和学生常常出入的地方,所以来到蒙德拉内大学不久就开始去尝试了解该校的图书馆,针对孔院教师的我们,只能看和复印不能借,图书馆藏书不多,主要是葡语版和英文版,有一次突然看到了一本中国的小册子《茶馆》,蛮是兴奋,但当地学生有几人去读就不甚了解了,但我想随着孔子学院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一天图书馆不但会多出很多汉语书,还会看到有人在读汉语书。

因为图书馆的书我们不能借,只能复印,所以复印店也必须先了解一下,图书馆内和图书馆外一路之隔的地方是同一家的复印店。价格不算高,但比起国内高出了好多,但是复印材料和书籍的学生还是蛮多,莫桑比克的书像欧美国家一样价格高昂,买不起新书,所以只能复印。

漂亮的图书馆

Xerox复印店

生活是需要慢慢体悟的,了解学校也一样。国内暑假期间,家属来莫桑比克探亲,签证只有一个月,为了能多待些时日,必须续签,到孔院办公室开证明,办公室告知要到学校人事处统一办,还需交上20MT买一张统一格式的表格,这时就要先找到人事处的办公地点,其地点在学校行政大楼,建筑设计的蛮别致,一楼大厅兼为艺术长廊,虽然陈列的东西不多,但是文化特色鲜明,感觉蛮好,像是更注重文化而不是更注重行政;人事处也在一楼,偌大个大厅,管理着整个学校的一切人事,我们孔子学院的中方教师也在其列,所以这两年我也当了一次莫桑比克人,也做了一次蒙德拉内大学的教师,感觉蛮好,下次在校园里再碰到警察搜身时我就正告他,我是蒙德拉内大学的教师。

学校行政楼一角

在蒙德拉内大学其实生活工作休闲也是很方便的。

学生食堂(35MT一份相当于国内的盖浇饭,只限学生吃,有幸陪着儿子吃了一次,虽然不好吃,但是体验了一下吃食堂的感觉。另外这里的食堂还兼运动场馆以弥补运动场馆的不足。);各个教学楼里的小吃店(价格不高,谁都可以进去吃,种类也不少,很适合由于上课来不及在家里烧饭的教师享用);银行(和国内一样,不同的银行也都来占领高校这块领地,主要是BCI和BIM两家银行,之所以要介绍银行,是因为我们在莫桑比克没有收入办理银行卡很不方便,需要各种证明,但是我通过向BCI银行申请,不需要任何证明就给办理了银行卡,我强调的条件是UEM教师,在UEM没有任何收入);网络中心,手机卡办理点(也许每个出来咋到者都会很快地光顾它,它的位置就在上图复印店边上);植物园(散步休闲的地方,偶尔还能看到猴子出没,我也仅看到一次,有模模糊糊的照片,儿子看了后一连去了三次找猴子未果,又一次过去植物园散步时儿子说“爸爸,别去看猴子啦,还是到教学楼那看变色龙吧”,可见儿子是失望了。)等等地方都能满足生活在大学里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学校食堂

教学楼下的小吃店

BIM银行

网络中心

校园里漂亮的植物园

最后再介绍一个偶遇的地方,莫桑比克国家档案馆,就坐落在蒙德拉内的大学校园内。

因为我爱人是在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工作,想了解一下莫桑比克或者马普托市的档案馆,然后就到办公室Salamao处咨询,告知学校有一档案馆,他也不甚了解,我就和爱人一同走了进去,管理员主动和我打招呼,说经常看到我在对面的场馆里教武术,所以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当我爱人问及该馆是什么名称时,听到回答是国家档案馆,虽然破旧,但是档次蛮高。在中国的话不可能把一个国家档案馆沉积在一个高校里,但慢慢思考,发现如果国家档案馆放在高校里的话兴许利用率会更高。

国家档案馆小小的门脸

档案馆的内部陈列状况

本文转载于“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

宋战兵,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老师,2016年8月赴任莫桑比克,担任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教师,主要从事武术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