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袁嘉琪:一起培训的日子

十一月,真是一个温柔的季节,沐浴着秋日和煦的阳光,吮吸着丽娃河畔轻柔的风,每天早上,我们骑着共享单车,化身一抹亮黄色从林荫道飞奔而过,直至物理楼。近四十天的培训,看着道两旁的梧桐叶,渐渐飘落,由最初的繁茂只剩下秃秃的树干,寒冬,就要到了,培训,也接近尾声了,可是关于这段时光,却有很多想说。

1.博海拾贝

在小班教室里,有着丰富海外教学经验的徐金倩老师带领着我们,进行着各方面的专业培训,从教姿教态、教师语言、语速到课堂管理与衔接、提问与回答、学生反馈,从PPT课件的制作,教案的写作到课堂活动的设计,从视频课堂点评到真实课堂观察,从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课文的授课到最后到个人的课堂试讲,老师们都给出了专业的指导与真诚的建议,使我们受益匪浅,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组合照

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关于提问方式的讲解,有几条原则,要避免自问自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丰富提问方式,包括铺垫、重复、追问与转移。因为自己在给留学生上课的时候,关于提问方式掌握得不太好,时常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可以运用到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在小班进行教学的同时,基地也给我们安排了各种讲座,穿插其中;讲座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关于赴任国语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基本概况简介,也有关于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宣讲;积极心理学也传授了一些非常受用经验,我们在国外遇到了问题要如何应对,心态如何变得积极,人如何活出自我,变得幸福等等;还有关于安全与急救的操作演练,更是考虑到了我们的切身实际,突发人身安全问题怎样应对,火灾现场如何逃离,紧急伤口怎样处理,这些对我们即将到来的海外赴任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网红辅导员吴晓隆更是给我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且无比受用拍照方法讲座,收获了一大批迷妹。

个人试讲

除此之外,各种传统曲艺讲座也在这里来了一次大融合,京剧艺术家的铿锵有力让我们肃然起敬,川剧变脸的表演博得了满堂喝彩;苏州评弹的吴侬软语靡靡之中却又让人向往,昆曲闺门旦、武生不仅在台上演绎爱恨情仇,更是将爱情故事延伸到现实生活,令人称羡。在欣赏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时,我们既沉浸于其带来的视听享受,心中也充满了浓浓地民族自豪感。

2.相识相知

在华师大的这段日子,说长,我们送走上海浪漫的秋天,迎来了肃杀的寒冬;说短,还没好好地感受华师大的烂漫,培训就要结束了,仿佛昨天才刚刚入住曹杨二中,可一转眼,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近四十天的时间,我们不仅在这里扩充了知识,也收获了一堆可爱的小伙伴。

全体合照

依稀刚进小班的第一天,大部分的同学都互不认识,连暖场的自我介绍似乎都带着些许尴尬。小组成员分到的时候,相互之间也只是礼貌性地寒暄,然而,当同学们一个个都释放自己戏精本性的时候,心也就慢慢打开了,每天都能捕捉无数个表情包,说话方式也变成了日常怼,在这里,像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高中生活。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上学,在教室里一起学习,课后一起玩耍,周末一起参观游览,从设计班徽的集思广益,到课堂发言的思维碰撞;从每个人精心准备的试讲再到踊跃报名参加的赴任国知识竞赛,从参观一大会址到陈云故居,从游览朱家角到体验古城嘉定,相处时间越久,越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向外散发着无限的能量,相互吸引。

在小厨房里,班长准备的惊喜生日蛋糕,让我们激动得语无伦次,唯有感恩;考验逻辑推理能力狼人杀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如果说这些让我们每个人的心都走近了许多;那么趣味运动会的举办就彻底将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的抱抱“、“风雨同舟”、“编花篮”我们一边游戏,一边感动,一边热泪盈眶。我想,作为“不一班”的一份子,也许我们会忘了在这里具体学到了哪些知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时间朝夕相处的每一张让我们为之感动的笑脸。

3.不忘初心

在华师大培训的这些日子里,并没有像我之前所想象的那样,充满高度的紧张和压力,我们在无形的交流中,知识更加完备,情感更加丰富,内心更加坚定。感谢在这里经历的一切,依稀记得每日醒来时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临睡时又对所学知识的无比满足,那是一种久违的充实与快乐,感恩相遇,受益良多。

周末集体参观

曾在一本书里面看到:“无条件的爱源于无条件的被爱”。我想无论是“志愿者”还是“教师”,爱与关怀都是我们必备的品质,我们会怀着满腔热血,用爱去消融坚冰,用关怀来获得信任,不辜负“志愿者”这个称号。

有人说汉语教师志愿者就是民间的外交官。我们所传授的不仅仅是汉语,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就向是点点星光,微不足道。但是当我们奔赴世界各地,奔向同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汇聚成一片银河,点亮整片遥远的夜空。

作者简介

袁嘉琪,华中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即将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教师。